來源:中國智能交通協會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長 徐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質量強國、交通強國、智慧社會,為新時期交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國的交通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發展,已達到較高水平。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社會生產要素日趨復雜、社會分工日趨精細,道路交通組織和管理也日趨復雜。近年來,在電子化、信息化、互聯網+等不同時代背景下,道路交通管理者主動適應,開拓創新,開始推進和發展智能交通技術。智能交通管理經歷了從試點到應用、由粗放到精細、由分散到集約、由數量向質量的轉變歷程,逐步發展形成了目前科技化、智慧化并對接未來發展需求的共建共治共享交通的綜合治理體系。
一、深圳智慧交通治理體系的發展歷程
交通管理工作離不開“人、車、路、環境”四大要素?;仡櫳钲谔貐^交通管理近40年的發展歷程,深圳交警在四大要素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上一直在摸索,從自動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發展,始終以“科技化”增強交通治理能力,不斷探索工作新方法,通過共建、共享、共治,破解交通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引領智能交通治理體系的變革發展。
1、從人工管理到自動化管理。
從特區成立之初到上世紀90年代,深圳交通管理處于以人工管理為主的時代,“人、車、路”等信息主要還是靠手工登記、人工管理,四大要素基本“不聯不通”。但到20世紀末,機動車、駕駛人保有量迅速增長,機非混行帶來嚴重的交通安全問題,已逐步轉變為社會問題,以往人工的管理手段已顯示出不適應性,必須突破傳統。這一階段,智能交通管理被逐步接受并研究、應用、實踐,我國開始對ITS系統進行跟蹤和引進。實現路口控制自動化是當時智能交通研究的主要方向,各地交警部門開始利用電子信息技術,通過引入計算機及自動化系統,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強度。深圳交警在自動化方面不斷創新探索,于1997年3月創新應用了全國第一套用于拍攝闖紅燈違法行為的電子監控設備,被命名為“電子警察”,標志著交通執法由人工向自動化方向的轉變。同時,為適應新形勢的指揮勤務調度,研發了全國首套車牌自動識別卡口系統,接連研發應用122接處警、350兆對講臺、警力布控、DLP大屏智能指揮等系統。結合著一大批自動化科技設備系統應用,深圳交警的勤務模式也由單點站崗轉變為動態巡邏,實現了最初步的交通要素互通、管理工作統籌,并初具綜合調度自動化功能,為深圳智能交通管理和治理體系的構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2、從自動化管理到信息化管理。
2002-2012年,智能交通發展迎來黃金十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流動人口數量迅猛增加,人、車、路矛盾日趨凸顯,交織更加復雜,引發了交通常態化擁堵、公共安全事件等治理問題,道路交通管理已經不僅限于交通領域,已經顯現出共治的萌芽。為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智能交通逐步形成信息化、集成化、規?;l展。2003年,公安部發起第一批“科技強警”示范城市建設,平安城市建設在全國全面展開。2005年,“3111”工程迅速推進,各地交警部門在前端科技設施、后臺管理系統等方面建設力度不斷加強,交通管理工作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緊跟移動信息時代步伐,2004年深圳交警率先開發移動警務PDA,實現實時查詢車輛信息、開具法律文書、定點簽到,有效規范民警執法,執法效率提高了幾十倍,為執勤執法勤務提供強力支撐。此外,結合業務管理、指揮調度、執勤執法、內部辦公、便民服務等各方面需求,建設了車駕管一窗式、違法窗口監管、事故處理、集成指揮調度系統、網上交警等10大類、62個子類業務系統,車輛、駕駛員、交通違法和事故等重點信息,并實現了民警執勤執法信息化管理。在科技信息化的強力支撐下,深圳交警勤務模式也逐步實現向現代精細化管理方向轉變。這一階段的前期,信息化系統建設主要是由業務需求來引導,原則上業務部門提需求,科技部門實現。由于業務部門的局限性,導致系統各自煙囪林立,在交通管理和綜合治理過程中,信息化數據不能有效共享,不能無法自由互通,逐步顯現為科技應用的弊端、痛點。隨著“互聯網+”的到來,社會管理模式革新換代改變了我們對傳統交通管理的認識。對此,深圳交警率先觸動,提出了“數據+”行動計劃,組建情報信息研判中心融合業務需求,搭建大數據平臺互通共享數據,交通管理工作由經驗支撐逐步改變成為了數據支撐的新常態,開始用“開放、共享、共治”的思維,探索更高效、細密的管理模式,為探索智慧高效精準的現代警務機制,實現交通管理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3、從信息化管理到智能化管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智慧社會”的重要理念,同時也指出了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等要求,表明我國社會關系、治理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2012年至今,隨著法治社會、互聯網+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迅速普及,萬物互聯互通,社會分工和生產要素發生重大變化,形態多樣的互聯網+出行模式給市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引發了交通安全管理亂點、難點、熱點問題。這一階段,道路交通管理已經呈現“溢出”狀態,交通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深扎根”在各個相關領域的復雜系統問題,僅靠交通管理者已無法解決交通問題,必須借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共治。各地政府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就是要從全局角度、更大維度、更高層面推動城市綜合治理體系的建設。城市建設,交通先行。在智能交通管理上,一些地方相繼啟動了交通綜合治理規劃,在總體布局上均采用與社會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推動交通體系治理,統籌兼顧法治社會、文明城市等建設,并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創新解決方案,由簡單的信息化管理逐步過渡到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管控。
如果說2000年前后是智能交通發展的起步階段,之后的十年形象的說就是“影響”階段,就是用各種手段和方式粗略地“描述”交通規律和動態,并有針對性的采取一定的策略對交通出行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再之后到目前,可以說正在逐步向“控制”階段過渡,就是利用大數據等手段、技術,全面采集和掌握交通規律,并可以對未來交通規律進行相對準確的預測,以此為基礎,采取超前的有針對性的交通管理策略,以期達到“控制”交通運行的目的,避免出現擁堵、安全事故等交通問題。
二、新時期深圳智慧交通的創新提升
在當前階段,深圳的機動車和駕駛人保有量分別增加到336萬輛、426萬人,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列第六、第九,每公里道路機動車密度達到510輛、位列全國第一。在此背景下,深圳交警創新性地提出了“智慧+”理念,智能交通發展已經不僅是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交通問題,還要通過變革政府機構運作機制等深層面進行變革,再結合新技術背景下的社會科技創新業態,為問題解決提供強大支撐和動力。在具體實踐中,深圳交警已經在摸索前進。
1.實踐與社會力量深入協同共治的工作機制。
以往,交通管理已呈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單靠科技部門搞智能交通,“小馬拉大車”難堪重負、業務創新多而不精,使最新的科技創新轉化為交通管理生產力的效能釋放明顯降速。深圳交警“智慧+”新構想就是要打造由業務部門主導科技創新應用、科技部門聯合社會力量提供平臺支撐的新警務機制,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今年以來,深圳交警又創建了由業務部門主導的26個攻堅團隊,將在頂層設計、數據融合、視頻應用、可視化建模、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識別應用等多領域警企聯合聯創,為各項交通管理業務賦能,讓業務部門用最專業的知識與最先進的技術無縫結合,打造優勢互補、技術疊加的研發體系,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統籌規劃頂層設計,讓“城市交通大腦”為交通管理賦能。
智能交通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最根本、最基礎的支撐就是科技信息化、數據化,打造深圳交警的“智慧大腦”。每輛車輛、每個行人、每個信號燈好比就是一個城市最基礎的交通基因代碼,需要通過頂端的具備強大基因測序能力和實戰應用輸出能力的城市交通大腦,讓各業務部門在管理上能夠手腳靈活、高效運轉。為此,深圳交警以開放包容共享理念,與多家頂尖科技企業聯合開展《深圳市智慧交通建設頂層設計》,從全局視角統籌規劃、統一管理,打造整體的“城市交通大腦”,實現數據、業務的深度融合,人、車、通行空間及時間的整體管控。同時,通過整體架構規劃,聯合社會力量,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核心技術,整合了接處警、勤務、指揮、卡口、執法終端等各類基礎資源,規劃多個存儲集群,實現數據、文件、圖片、視頻等多類型數據的靈活存儲和資源整合共享;通過云化平臺,將系統的軟、硬件解耦,搭建高性能計算硬件平臺,建立標準算法倉,提供統一多算法融合及調度平臺,統一業務輸入和輸出標準,讓更多具有交通應用算法能力的科技企業在統一平臺進行試驗,實現優中選優,具備強大的運算和業務響應輸出能力,徹底打破交通業務體系中“煙囪林立”的困境,為智慧交通提供最強最優的解決方案。
3.用“智慧+”的方式探索解決交通治理問題。
前期,深圳交警在警務實戰、擁堵治理、交通執法等合成的治理體系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一是智慧+實戰,建立現代交警警務運行機制。運用人工智能,智能拼接市區范圍內的卡口、電警等實景,融合視頻、基礎、動態、勤務等源頭數據,對車、路等事件人工智能建模,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高清全景4KS指揮作戰平臺,實現智慧化交通指揮調度。在全國率先組建“全機動化、快速反應”的1300多人的交警鐵騎隊伍基礎上,通過配置單警裝備,預警、即時的精準情報推送,使每位鐵騎隊員都成為擁有“最快雙腿”和“最強大腦”的綜合作戰單位,形成了前端感知+實戰指揮的高效勤務布局。路面管理模式由“大海撈針”向“精確制導”轉變。二是智慧+治堵,構建城市交通最佳通行網。我們基于區域協同、單點最佳流量的目標,通過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關交通數據,再運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分析研判,計算出更佳的信號控制時間和轉向配置方案。同時,通過手機信令、融合卡口、浮動車等大數據,建立擁堵溯源平臺,高效識別路口問題,利用實時在線仿真技術輔助制定管控策略,使深圳城市交通越來越順暢。此外,深圳交警最大化挖掘大數據的治堵價值,動態發現道路通行空間和時間上的擁堵點段,全國首創“移位左轉”、“遙控護欄潮汐車道”等交通組織新模式,啟動東部景區首條假日公交專用道,在全市施行網約車專用上客通道、全待轉路口、客貨分離等一系列精準治堵措施,交通運行環境明顯改善。三是智慧+執法,逐步建立“無死角”最嚴打擊體系。深圳交警打造了強大的執法平臺,對全市卡口、電警、PDA等采集數據,統一融匯、統一運算、統一識別,打破了前端設施技術壁壘,提升了執法效能。同時,通過人臉識別、二次識別等技術,實現了刷臉執法、客貨大型車、司機打手機、不系安全帶等違法行為的智能執法。同時,深圳交警建立了“情報+指揮+打擊+督察”機制,通過對代駕熱力圖、以往各種執法、事故點位和時間等各類數據深度融合分析,情報產品定制+實時推送,使執法精準打擊效果大幅提升。
三、深圳智慧交通治理體系前瞻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2月13日,國務院下發批復文件“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標志著深圳創新示范區這個城市樣本,將作為“中國經驗”推廣到全世界去。
展望未來交通發展趨勢,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技術將大幅改變目前的人、物移動方式,新的技術和業態必將對交通環境、交通治理帶來的重大影響,一定要秉持“未來化”理念,將深入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積極應對新技術帶來的變革,開展智慧路口、自動駕駛管控、車路協同等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深入打造新時期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治理格局,向“城市交通大腦”要智慧,推動智慧交通由碎片化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由信息化向生態化延伸,持續升級交通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共享交通治理成果,享有交通出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地址:深圳市龍崗天安數碼新城二號樓A座13層
熱線:0755-86096836
傳真:0755-86096836
郵箱:xdsq@szxingdian.com